mc

最新動向

在路上

2011/02/16

有一個自以為環保人士的好朋友老是說我奢侈浪費。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到那都開車。出去辦點事,非要把車停在辦事地點旁,多走一步都不願意。 其實,我也有願意走路的時候; 特別是在外地,總是一天幾個小時走在城市中、 鄉村裡、 甚至山上……因為路上沒有重複的風景。

有一個國家,我特別願意在她的土地上走來走去,是哪裡? 印度! 清楚的記得第一次去這個文明古國是在三年前。 原因有一半是看完了錢文忠在百家講壇裡的講授的《玄奘西遊記》。

我們從香港飛往德里,再坐十幾個小時的火車到達了印度人心中的聖城——瓦那納西(VARANASI)。 現在,我還清晰地記得踏足這個城市的當下: 接我們的司機在前面開路,兩名服務員把我們的行李頂在頭上,他們若無其事地踩在有各式糞便的泥沙路上; 路上有近乎裸體,緊閉雙目的印度教瑜珈士把自己關在一個籠子裡、 高聲呼叫的路邊攤販、 各國遊客、 艷麗的印度西施、 商店裡興高彩烈,正在試沙麗的金髮女郎; 當然,路上少不了姿態各異的牛、 羊、 狗和猴子……,大家仿佛相安無事,氣定神閒地在這大同世界裡過日子。

住宿的酒店就在瑪尼卡尼卡河階(Manikarnika Ghat)旁。 河階上是火葬場(Burning ghat ),一天二十四小時運作。 酒店是我的同伴訂,我想因為它是唯一有空調的酒店吧。 我們不知就裡,越走越近,傻呼呼地近距離參觀了火葬場一陣子。 火葬場後面有一個市場,冷清清的,裡面的人都用錯愕的眼神看著我們這兩個冒失闖進去的異鄉人。


BL_20110216_1_l.jpg


酒店腳下就是河堤, 我們在天沒亮的時候坐著小船出發, 遊恆河看日出。 還沒天亮, 恆河邊上已經很熱鬧, 普通人在洗面刷牙、 修道者在練功或冥想、 洗衣工人已洗好不少衣褲、 床單, 還把它們整齊地鋪在河堤的階梯上。 仔細看, 梯級的空隙中, 還有一排排細心鋪好的牛糞, 是晾乾後做燃料的吧?

太陽一點點從河的盡頭升起來, 像是莫內的日出。 霧氣散去, 整個城市就電影一樣猛然在螢幕中出現。 不知道那來了一群海歐, 時而飛低, 時而飛高, 或聚或散, 還順著船伕吆喝聲和手勢盤旋……這一切讓我感到溫暖和幸福。 船開始往回走, 河邊的人越來越多, 他們蹲進水裡去, 又站起來, 臉上泛著神聖而幸福的微笑。 一對年青的夫婦, 一隻手捏鼻子, 另一隻手相互拖著, 深情對望, 一齊把頭放進水中, 起來後又相視而笑。 我忍不住問旅伴:“如果他們拉肚子, 這個蜜月怎麼辦?”“你只懂煞風景?!”她一臉羡慕。


BL_20110216_4_l.jpg


第二天, 我們到了佛教的著名聖地——鹿野苑(Sarnath)。 它距離瓦拉那西約十公里。 我們租了一台三輪摩托車Auto-Rickshaw前去。 瓦那納西的交通狀況也是讓人難忘: 路面上的小轎車、 三輪摩托車、兩輪摩托車、 手拉車、 牛、 馬、 羊和人都在橫衝直撞, 眼看要撞上了就稍停下來。 在拐彎的地方, 各路人馬更順理成章地貼在一起, 各不相讓。 旁邊商店的播著震耳欲聾的音樂, 你的身旁還經過的幾具由仵工們抬著的屍體, 用神聖的橘色布包裹好……一切一切都在挑戰我們的感官極限。 習以為常的當地人坐在手拉車上, 一家幾口氣定神閒地擠在兩個座位上, 媽媽的膝上還坐著個丁點大的小嬰孩, 肚子被她柔柔地勒著, 充當一條臨時安全帶。
忘了是怎樣到達鹿野苑。 它把滾滾紅塵都摒棄在方圓幾十米以外, 進來的人都自動把聲量降到最低。鹿野苑佔地面積很廣, 在《大唐西域記》裡,玄奘曾以“區界八分,連垣周堵,層軒重閣,麗窮規矩”描述它的勝景。 佛陀初次講道就在這裡, 所以它在佛教史上佔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苑裡有一座大圓桶似的高大建築,這也是僅有的露出地面的古跡——達曼克塔。 塔高39米,直徑達28餘米。來自各地的信眾和僧人在這裡靜靜地繞塔、 冥想、 流淚, 也有像我們一樣躺在草地裡曬太陽的遊客。


BL_20110216_2_l.jpg


BL_20110216_3_l.jpg


在恆河邊的瓦城是讓我們真正感受印度魅力的第一個城市。 終於, 我們要坐火車到另一個城市去了。 就算是一個普通的候車室, 瓦那納西也讓我們驚喜。 在等火車的空檔, 不時看見動物在車站裡自由進出。 有鴿子、 狗、 羊、 牛; 最可愛的是一隻猴子, 不但走進候車室, 還在進月臺前的門口左顧右盼, 隨後連蹦帶跳上了月臺, 不知道是接人還是送客。 接著進來了一批學美術的學生, 他們拿著畫板把一個睡在地上的老伯圍住, 畫了起來。 緊接著, 學生們後面又圍起了一群人。
之後, 我們去了菩提伽倻(BODHGAYA)和那蘭陀(NALANDA) 這些佛教聖地;此外, 還有象徵永恆愛情的泰姬陵。 由於篇幅的關係, 不能一一述說各地美景和趣事, 但寫到這裡又想起了兩件有趣的瑣事, 不說不快。
 
第一件是用美金買門票。 印度有些景點接受遊客用美金買門票, 向來沒有數字概念的我們有一次竟然發現用美金比用盧布買門票劃算, 於是就向售票員提出了這個“精明”的要求。 他拿出一本厚厚的筆記本, 讓我們登記資料。 需要的資料有購票者的姓名、性別、家庭住址、護照號碼, 最厲害的是把每張鈔票的號碼抄下來。好, 抄就抄吧, 一共七張, 每張一塊錢, 是時候好好瞭解美元了。 抄錢的當下, 後面又圍了一圈好事者。

另一件和一路相隨的猴哥們有關。 到阿格拉(AGRA)已經是淩晨十二點了, 被旅館的人安排住在頂層套房裡。 晚上太黑, 什麼都看不見, 又累, 我們倆迷迷糊糊地昏睡過去了。 不知過了多久, 聽到屋頂上不斷傳來咚! 咚! 咚咚!的聲音, 屋頂搖搖欲墜; 矇矓中以為上面有石頭砸下來, 我們嚇得開門往外逃, 開了門看到屋頂上原來是猴子在上竄下跳呢。 舒了一口氣, 這時天已亮, 猴爺們算有良心。她說: “你看!” 順著她的指尖看去, 美得讓人窒息的泰姬陵就近在咫尺, 我的心情一下子轉驚為喜……

印度的千嬌百媚或神聖壯嚴已被我們在影像上領略了百千次, 但唯有親自踏入她的國度, 才能證據確鑿地感受她的神奇。 她是不靠譜和循規蹈矩的蒙太奇, 被拼貼得自然流暢, 天衣無縫。 對比起壯麗的山河和偉大的建築, 還是生活的點點滴滴常在我的心頭。


回最頂